天麻平肝息風止痙助陽氣、通血脈。用于:頭痛眩暈,肢體麻木,小兒驚風,癲癇抽搐,破傷風。
天麻核桃魚
原料:去皮鮮天麻100克,核桃仁30克,川芎10克,茯苓10克,鮮鯉魚1條(約1500克),醬油5克,料酒10克,精鹽5克,味精2克,白糖5克,胡椒粉2克,香油10克,蔥姜各10克,水豆粉10克。
做法:
(1)將鯉魚去鱗、鰓和內臟,洗凈,裝入盒內;
(2)將川芎、茯苓切成片,用第二次淘米水浸泡,再將天麻放入泡過川芎、茯苓等的淘米水中浸泡4小時左右,撈起瀝干水份切片(絲)待用。
(3)將天麻片(絲)、核桃仁放入魚頭和魚腹內,魚置盆內,然后放入蔥、姜,加入適量清水后,上籠蒸30分鐘左右。
(4)將魚蒸好后,揀去蔥、姜,另用水豆粉、清湯、白糖、精鹽、味精、胡椒粉、香油燒開勾芡,澆在魚上即成。
功效:平肝熄風、定驚止痛、行氣活血、補腦益智。
應用:佐餐食用。適用于虛火頭痛、眼黑肢麻、神經衰弱、高血壓頭昏、智力低下等癥的輔助食療。
天麻黃芪杞子燉老鴿
春分過后,在南方已進入冷暖的交替氣候。這個時候最容易致病的就是“六邪”中的“風”邪了。風為陽邪,具有主開泄、主動、善行數變的特性。其中內風是指臟腑氣功能失調所致的肢體動搖、痙攣病證,主要為頭目眩暈、四肢不適等,亦多見于中老年人。調理此癥于未現之中,最好用天麻,今日特別推薦天麻黃芪杞子燉老鴿。
原料:天麻30克、黃芪20克、杞子、黃精各10克,老鴿一只,豬瘦肉100克,生姜3片。
做法:老鴿宰洗凈,切塊,置沸水中稍滾沸,洗凈(即“汆水”);藥材稍浸泡,與豬瘦肉、生姜一起放進燉盅內,加入冷開水1500毫升(約6碗量),加蓋隔水燉約兩個半小時便可。進飲時方調入適量食鹽。此量可供4-5人用。
天麻魚頭湯
原料:活鯉魚一條,去皮鮮天麻100克,茯苓10克,川芍、姜末各6克,醬油、麻油各10毫升,黃酒15毫升,白糖20克,蔥9克,精鹽、味精、胡椒粉各3克,水淀粉、鮮湯各適量。
做法:
(1)將鯉魚去鱗、鰓和內臟,洗凈,裝入盤內;將川芎、茯苓切成片,用二次淘米水浸泡數小時,再將天麻放入泡過川芎、茯苓的淘米水中浸泡1-2小時,撈出天麻切成薄片待用。
(2)將天麻片放入魚頭和魚腹內,置盆中,然后放入蔥、姜,加水適量,上籠蒸30分鐘出鍋待用。
(3)用水淀粉、鮮湯、白糖、精鹽、味精、胡椒粉、醬油、麻油等調料,在鍋內燒開勾芡,澆在魚頭上即成。
功效:活血祛風,養血生發,健脾和中,補益肝腎。
應用:佐餐食用。適用于生發護發,此適用于肝腎陰虛、肝陽上亢所致頭痛、目眩肢麻、高血壓、神經衰弱等癥的輔助食療。
天麻烏雞煲
食材主料:天麻25克 烏雞1只
配料:生姜、蔥、食鹽、味精適量
操作步驟:
(1)天麻在溫水浸泡4-6小時,撈出放在籠屜上蒸透趁熱切薄片待用。
(2)將光烏雞洗凈在沸水中汆約1分鐘撈出。
(3)砂鍋中倒清水放入烏雞加姜片、蔥段、鹽大火燒沸,改中火放入天麻燉煮熟透即可。
藥效:定驚止痛、行氣活血。在烹飪烏雞時,烏雞是不要放血的,因為烏雞血有很好的滋補作用。“天麻燉烏雞”是云南一道傳統菜,用天麻燉過的烏雞,沒有怪味,云南特產天麻對頭痛、頭昏、眩暈、偏頭疼等癥狀的治療作用都融入此菜中。而烏雞的舒經活血、調節內分泌等功效又對女性大有益處。
天麻燉乳鴿
食材:乳鴿1只,天麻15克,香菇50克,高湯500克,調料適量。
做法:將天麻洗凈切片,放入碗中,上籠蒸10分鐘取出。乳鴿成小塊,用油氽一下,撈出。蔥、姜用油煸出味,加入高湯和調料,倒入乳鴿塊,用文火燜40分鐘,加入天麻片,再燜5分鐘,即可。
功效:平肝息風,養血安神。
食用方法:佐餐或單食均可。
天麻茶
天麻片3-5克,綠茶1克。每次取天麻片與茶葉放入杯中,用沸水沖泡代茶飲。
此茶能平肝熄風、潛陽定驚。對頭昏目眩、耳鳴口苦、驚恐、四肢麻木、手足不遂、肢搐等重癥,在未發病時,長期飲服有較好的防治作用,兼患高血壓者尤宜。
天麻桂圓飲
天麻片10克,桂圓30克。煎水服,每日2-3次。能補益心脾、安神養血、平肝熄風,用于氣血不足引起的失眠頭暈目眩及風濕引起的肢體麻木酸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