腎是先天之本,生命之源。養生最先就要養腎,養腎就是養人的命根子。
當今社會,人們向往自然,關注生態,重視養生保養,追求健康長壽。由溫飽社會跨步小康社會,長壽是很多人的追求,且不去論古時皇家貴族對道家仙丹的崇拜,就是現今平常的老百姓,又有哪個不想長壽呢?其實,想長壽和做經商有個共同的特點,就是得有本錢。而腎被譽為人體“先天之本”,承載著人體的元氣,即所謂精氣神,是上天賦予每個人健康的“本錢”。腎精的充足與否,決定了人是不是能長壽。所以,想要健康長壽“頤養天年”,就要學會保養先天之本腎。
《黃帝內經》指出,衰老源于腎虛。腎氣盛則壽延,腎氣衰則壽夭。它認為,人的生、長、壯、老、死與腎氣的盛衰有密切關系,可以說,人體的虛弱與衰老,主要在于腎氣的強弱。那么,腎氣又是從哪來兒的呢?
在中醫理論中,腎藏先天之精,為人體的生命之源,腎精化腎氣,腎氣又分陰陽,腎陰與腎陽能促進和協調全身臟腑的陰陽平衡,所以腎又稱為“五臟陰陽之本”。人體的生長、強盛、衰老都是由腎中精氣來決定的。陰陽是古代哲學的基本范疇,是自然界的基本規律。中醫認為,陰陽平衡是健康的基礎,陰陽平衡則健康,反之則生病。人要達到健康的狀態,就必須從身體和心理的各個層面保持平衡。但是,真正決定人體陰陽平衡的則是人體的先天之本腎。
現代行為科學和現代醫學的研究也證明:人體隨著腎動力的成熟而發育成熟,隨著腎動力的減退而步入衰老。人的一生中體力、精力最為旺盛的時期也是腎動力的充沛時期。所以說,腎動力強則體力壯、精力旺,二者密切相關。這里的腎動力,實際上就是中醫理論中所講的腎氣。
現代醫學研究認為,腎動力由腎力活性因子構成,決定著人的體力、精力及整體健康狀況。也就是說,人體中腎力活性因子含量充足,人的腎動力就充足,身體就健康,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小,雙目有神,精力充沛,身體健康;相反,人體中腎力活性因子含量不足,人的腎動力就會不足,精力就差,肌體就會出現“陰陽失調”現象,出現尿頻尿急、腰酸膝軟、神疲體倦、記憶力下降、脫發早衰等現象。
現代醫學還指出,腎力活性因子分為兩類:一是人體通過自我生理過程產生腎力活性因子;二是從外界攝入從而增強腎動力的化學因子。未成年人處在腎動力自我完善階段或腎動力充足階段,能夠通過自我生理過程產生的腎動力滿足生理和生長需求。而成年人由于生理、年齡等原因,腎動力已大大衰弱,同時,神經、內分泌、泌尿及生殖系統的機能也隨之開始減退,加之現代生活節奏快,競爭激烈,以及勞累過度和精神壓力增大,體力、精力消耗過多,免疫力下降,必然導致腎虧,進而導致陰陽失調,于是衰老便開始出現。
那么,如何預防和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呢?及時科學地從外界攝取相應的、能迅速持久地產生腎動力的物質,即腎力活性因子,提高人體腎動力,以維持人體陰陽平衡,長久保持旺盛的精力、體力及免疫力,就可以抗擊衰老,延年益壽。
《黃帝內經》將“精”分為兩類。一類是廣義的,只要是維持人的生命健康活力是最基本的物質都叫精,包括精、血、津液等等。第二類是狹義的、更具體一些,主要是指腎精,特指主管人的生殖、生長發育的精微物質。“精”的來源有兩個,一個是先天的,是從父母那里遺傳下來的,是秉承于父母的,它在整個生命活動中起到了“生命之根”的作用。一個是后天的,也就是人出生以后吃的食物,喝的水,叫水谷精微,這是一種營養物質。先天之精需要不斷地有營養物質補充才能保證人的精不虧,才能發揮其功能,才能維持人體生命活動,這種物質就是后天之精。所以,一個人要健康、長壽、最關鍵的就是要養精,既要保住先天的腎精,又要調養后天的水谷之精。
人的生長、發育、壯盛、衰老的全過程,主要是由腎精及腎氣所決定的。人人從幼年時期,直到青年時期,腎的精氣一直處于上升時期,過了青年時期,從中年、壯年逐漸到老年,腎的精氣開始逐步削弱下來,這樣就可以把它畫成一個正弦曲線的樣子。從這里我們可以知道人在青年時期,腎精氣達到最高峰,人也是最有活力、最有精神的時期,所以人在青年的時期感冒了不吃藥,扛一扛就過去了。人的生長發育主要靠腎來維持,一個人從生下來開始到他的童年、少年、青年、壯年,直到老年,實際上就是一個腎中精氣盛衰的過程。
腎精在人體內不斷地消耗,又不斷地得到補充和滋生,維持了人體的生命。一個人的健康程度怎樣,這要看人體內的腎精是否充足,也就是說,腎精直接影響著人的健康和生命。正如唐代孫思邈所言:“精少則病,精盡則死”。“精”是生命之根,精壯就神強,神強才能益壽。所以,保精補精是養生的關鍵。
在我們的飲食當中,要多吃養精的東西,比如黑芝蔴、黑豆、山藥、核桃、芡實、蓮子、還有地黃等。平常多吃這些食物不僅有利于延年益壽,強身健體,而且有助于治療遺精、早泄等。